“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强化文化担当。自6月15日,河南县开展为期三天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以来,河南县“非遗”文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和了解,并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欢迎,连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和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在各乡镇广泛开展“非遗”文化展示走基层活动,让牧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我县各“非遗”文化,了解更多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非遗”魅力,增强广大群众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

在赛尔龙乡兰龙村,记者看到一件件精美的蒙古族手工制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吸引着不少群众前来参观,而其中的乌兰鹦帽、牛皮生活用品、蒙古族服饰、阿柔黑帐篷、蒙藏民族手工编织品等更是精致美观、文化厚重,琳琅满目的展品令群众啧啧称道。展厅内“非遗”文化传承人正热情的向群众介绍着自家的作品,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下,各“非遗”传承人对自己的技艺领域都有新的认识和目标,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文化自信,言语间皆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南县现有已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蒙古包制作技艺),已申报州级非遗项目名录30项,已公布县级非遗项目名录108项,待搜集资料,整理存档。已申报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近年来,河南县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