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主动公开 / 通知公告 / 内容列表
青海省河南县2015年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及草牧业发展试验点项目饲草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016-05-23 11:06 来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一、项目名称:青海省河南县2015年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及草牧业发展试验点项目饲草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二、项目责任单位:河南县人民政府

三、项目承担单位:河南县农牧科技局

四、项目建设地点: 河南县四乡两镇的种草牧户中实施。

五、项目建设期限:2015-2016年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在河南县五乡一镇实施种植一年生牧草1.4万亩。

八、投资概算资金来源:项目总补助224万元,全部为国家补助。

2015年项目区种植优质一年生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牧草1.4万亩,在牲畜圈窝子或适宜种植一年生牧草的地区种植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牧草1.4万亩。项目涉及四乡两镇39个村。其中:其中优干宁镇种植0.2647万亩;宁木特镇种植0.3841万亩;托叶玛乡种植0.25万亩;赛尔龙乡种植0.1812万亩;柯生乡种植0.12万亩;多松乡种植0.2万亩。

 

混播燕麦与箭筈豌豆每亩播种量均为燕麦15公斤,箭舌豌豆6公斤。

九、项目建设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

按一年生牧草鲜草2000公斤/亩,青干草800公斤/亩计,青干草销售单价1元/公斤测算,一年生牧草年收入=800公斤×1.4万亩×1元/公斤=1120万元;共计每年收入1120万元。1120万公斤优质青干草用于冬春季节的牲畜补饲,按每个羊单位每天补饲1.38公斤计算,可供9万个羊单位补饲3个月。不但提高了抗灾救灾能力,还可有效降低项目区成畜死亡率,大大提高仔畜成活率。

2、社会与生态效益

一年生牧草种植,效益产生快,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达到“当年实施、当年见效”的目标,在牧区有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可生产青干草1120万公斤,对解决项目户养畜缺草及抗灾越冬储备饲料等问题能起重要作用,使种草养畜成为牧民的重要后续产业,保证牧户工作达到“保增长、能致富”的目标,牧民收入对拉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利。

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饲草供应量,可减轻项目区天然草地牲畜放牧压力,对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十分有利。工程实施后,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牧民加强畜牧实用技术的培训,逐步强化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转变牧民由被动防灾为主动防灾的意识,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引导牧民逐步走生态建设、生产建设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