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档案资料的组成部分,是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监督或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河南县审计局高度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以制度为保证、以管理为重点、以规范为根本,利用近两个月时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2002年至2018年近16年审计档案资料的整理移交工作,理清审计档案“旧账”,推动审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县审计局将档案整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日程,专门成立档案整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档案法》和《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先后完善了《消防安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细化档案管理流程,严格责任到人,确保在档案收集、整理、移交等环节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完善基础、分工明确。一是审计局设置专门档案室,配备温度计、湿度计、灭火器等安全设施,并做到室内通风良好、电源电线完好无损、未发现安全隐患,档案纸张无潮湿、霉变等现象。二是全员统一,明确分工。将业务资料、文书资料及考核资料等逐一核对,按年份、文件类别等详细分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三抓”体系。

科学整理、保质保量。一是对档案整理人员进行档案整理技能培训,学习档案整理办法,各类档案的收集、编目等工作方法。二是安排专人前往县档案局整理需移交的档案资料,系统整理需要移交的断档档案,并按归档程序逐份进行分类和整理,使档案资料完整齐全、编码规范、排列有序、装订标准,力争符合入馆要求,确保档案整理工作按时按质按量高效完成。
移交入馆,规范管理。县审计局安排档案管理人员与县档案管工作人员对接清点,单位负责人全程参与,移交了2002年至2018年16年审计档案资料67盒(分为业务类、档案类、综合类),并根据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移交档案的类别、数量和保管期限,建立了电子档案目录备份,对于后期审计项目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更好的服务于审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