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政务动态 / 内容列表
我县赛尔龙乡尕庆村原党支部书记索南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2021-09-08 11:15 来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近日,《民政部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正式发布,授予182个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我县赛尔龙乡尕庆村原党支部书记索南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索南,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53年6月出生于青海省河南县,曾担任赛尔龙乡尕庆村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坚持以感恩之心扶危济困,以良好家风感召邻里,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成为河曲草原上河南县干部群众争相传颂的雷锋标兵、文明榜样、党员典范。近年来,他连续获得80余项荣誉称号:2004年被评为省级劳模,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10年被授予“玉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青海省委组织部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6年索南一家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2017年荣获“全国学雷锋标兵岗位”称号。

以感恩之心扶危济困

索南早年丧偶,听力残疾,又一个人拖儿带女,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是党和政府帮他渡过难关。致富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扶贫济困,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近年来,他累计为受灾害和生活困难的群众捐助牲畜562头(只),捐款20多万元,已然成为了河南县干部群众争相传颂的“活雷锋”。

1995年,刚刚致富不久的索南拿着多年来攒下的1万元积蓄来到赛尔龙乡政府,坚持要用这笔钱救济乡上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的19户残疾牧民。在得知尖克村残疾贫困户旦培生活困难时,他二话不说,直接拿出1万元,帮助旦培解决解决难题;尕庆村三社的科布是搬迁户,全家没有一头牲畜,穷得揭不开锅,索南就从自家牛群中挑出10头良种母牛捐给了科布;尕庆二社的贫困牧民拉毛多外债累累,为吃饭问题发愁,他知道后,就让拉毛多将家里的草山租出去,获得的租金用作日常开支,同时让拉毛多到自己的草场上借牧牛羊。

2003年,他向村里的贫困户捐献了价值6.1万元的钱款物资,还向赛尔龙乡政府捐款1万元用于改善乡寄宿小学的办公条件;2006年,他为赛尔龙乡才布旦一家捐助了25只羊;2007年,他分别为贫困户才让东智和叶旦木各捐赠25只羊;2009年他通过县民政局为全县贫困户、敬老院老人捐款1万元;2010年他为贫困户尕藏洛智捐赠5头牛,为贫困户桑代捐赠28只羊,还为全县贫困残疾学生捐赠1万元;2012年在得知尕庆村牧民达布家两名孩子交不起学费无法上学时,他又捐赠1万元,帮助两名孩子上学;2014年,向贫困户周太、公才、昂杰、桑杰共捐赠100只羊;2016年在全县“我为精准脱贫献爱心”活动中带头捐款1万元。2017年为甘肃省碌曲县玛俄乡红科村一户因病致贫牧民家庭捐献了100只羊和9头牛……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后,索南赶着家里的100只羊来到乡政府,将这100只羊变卖,加上当时家里仅有的600元积蓄一并捐给了玉树灾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索南亲手向组织交纳了2万元“特殊党费”,并对工作人员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能为支援武汉出一把力”。“我要发挥好党员作用,投入到村里疫情防控一线。”当时在场的人们都为这位老党员的无私情怀所感动,可同时大家也都说,索南的这种举动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是这么做的。

以良好家风感召邻里

索南家里并不算特别富裕,全家6口人一直住在政府出资修建的3间普通瓦房里,家里现在也没有牛羊了,靠出租草场生活。走进客厅,一面墙柜里都是他所获得的荣誉证书,其中最为醒目的是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证书。他说,家庭和睦才能织就幸福生活。

这几年,眼见邻居们纷纷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新家具,车库里停起了十几万的新车,索南却不与他人攀比,他们一家6口人挤在一起,家里的旧摆设还是从尕庆村搬来的,客厅里一开始甚至连沙发都没有,草垫子上铺上布就是他家的“座椅”,家中买的车也只是几万元的二手车。

“我也不是买不起新家具、盖不起新房,女婿也想开好一点的车,但我觉得挣来的钱生活上够用就行,靠着勤俭节约省下的钱又能帮助不少人。”

索南常说,他们家的家风家教就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和睦团结、正直做人、踏实做事,做任何重要的决定全家人都要商量着来。索南一直是全家人的榜样,这些年,他自己省吃俭用,却连续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全家人的坚定支持。

“岳父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在支持他的任何决定。我经常教育女儿,长大以后也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不平凡之人。”索南老人的女婿才华说。才华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但也患有疾病,妻子病了四年,女儿还在上学。在这样的情况下,索南老人还总是告诉一家人,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

长期以来,河曲草原上的牧民们过着逐草而牧、逐水而居的生活,村里水、电、路、定居点、畜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了使牧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索南和村两委班子日夜走村串帐,分析总结脱贫之道。2001年至2004年,他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修建了村公路,解决了困扰尕庆村多年的出门难问题,还把村里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牧民组织起来成立牧业合作社,通过改良畜种、优化畜群结构、壮大集体经济来促进牧民增收。为了帮助全村群众共同富裕,他还向本村育肥基地捐献了100只羔羊作为贫困家庭扶持基金。

索南虽然已卸任,但一有时间,他总是戴着党徽到镇里、村里深入群众,掌握贫困户信息,全乡5个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总是会很耐心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教育引导老百姓要感党恩,谋生产,用自己的双手努力脱贫致富。对群众来说,他是村干部,也是朋友,更是亲人,牧民们有心里话也总愿跟他说。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会耐心开导,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群众渡过难关,也化解了不少群众相互攀比、奢侈浪费、心理不平衡等不稳定因素。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尽自己党员的职责,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索南,他的一生,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一生,是和睦团结、正直做人、踏实做事的一生,是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一生,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纯粹的好人。

文、图/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