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于“人才强县”定位,依托“校地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和盘活现有人才,加快推进了河南县绿色高质量发展。


促成合作,建立校地双方深厚友谊。河南县地处三江源区,其典型的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在整个青南地区具有十分显著的代表性。河南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因此,从2010年开始河南县就与青海大学在科研课题方面进行了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2016年11月24日,在青海大学举行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财经学院草原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书》的签字仪式,标志着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精心合作,促进校地双方成果显著。自2016年签订院地合作协议以来,河南县在实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行动、产业开发、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基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项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荣获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三项“国字号”殊荣的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三生共赢”的高质发展之路,趟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水青山成为河南最大的优势和骄傲。重视做好技术传帮带,青海大学依托科研项目,根据河南县的人才需求,在河南县开展了10余次的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面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草原技术人员和草原生态管护员以及参加培训的牧民真正掌握技术要点,使他们成为河南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主力军。截至目前,河南县草原工作站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科研项目15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2项,参与完成的“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青海高寒牧区草原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荣获中国草学会第五届(2011-2022年度)草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深化合作,推动校地双方共荣共赢。近日,河南县分别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财经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签订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从结合“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形成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围绕河南县深入推进生态治理,加快建设优美优质生态福地的战略目标,深化“六区”建设;协助草原碳汇开发研究,使河南县“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推进清洁能源集中供暖改造、全域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及水产业方面进行研究、指导和协助;深化人才培养,进行精准扶贫人员工作技能的培训和草原、畜牧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双方技术人员、推广团队、专家库的建设力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围绕河南县草原区域内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和攻关,用科技守护绿色的草原;联合建设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财经学院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河南县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提高河南县农牧业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学院和财经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等九大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加大柔性引才引智活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青海大学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以“项”促学等方式不断深化本土人才培养使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聘请河南县农业推广研究员马戈亮、高级畜牧草原师卡着才让为硕士研究生副导师共同参与合作项目研究,不断推动校地双方互促互进、共荣共赢。